铁心跟党走
■宋海峰
南昌的7月,阳光炽烈。徜徉在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,我的思绪被带回到打响“石破天惊第一枪”的红色岁月。
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子固路165号。1927年7月下旬,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来到南昌后,将指挥部设在这里。
大厅陈列着泛黄的贺龙党员登记表复制件,字里行间写满对党的忠诚。登记时间是1938年11月。在登记表“房屋、现金各多少”一栏,贺龙写道:“什么都没有了。”“在工农军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?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么样”一栏,贺龙写道:“以前的社会关系,参加革命都不来往了。”
这张登记表,将贺龙铁心跟党走的伟岸形象定格在天地之间、铭刻在人们心中。
一
1927年8月1日,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,宣告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。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,为何在大革命失败之际,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,不为高官厚禄、威逼利诱所动,宁愿穿草鞋跟随共产党闹革命?
贺龙早年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,几经起落,始终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。五四运动后,贺龙接触到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,心中燃起炽热的革命火焰。
“我在旧社会见过各种人,碰到过各种主义,选择来选择去,最后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。从此以后,我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共产主义……”
北伐战争中,贺龙对共产党的态度日益明朗,欢迎共产党人帮助改造部队,通过军事行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,着力提高官兵思想素质、激发战斗热情。当时,中共中央规定,在友军内部不准吸收高级军官入党。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虽然暂时未能实现,但他对党由衷崇敬。
1927年春夏,蒋介石、汪精卫先后发动“四一二”“七一五”反革命政变,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,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。在中国革命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,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: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。
我伫立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大厅内,耳畔仿佛传来1927年7月17日贺龙在第20军连以上军官大会上慷慨激昂的讲话:“现在,革命到了危急关头,摆在我们面前的出路有三条:第一条是解散队伍,回到家乡,这条路行不行?不行!第二条是跟着蒋介石、汪精卫去干反革命、屠杀工农兄弟,行不行?不行!第一条路是死路、自杀的路,第二条当反革命的路,也是自杀的路,我们绝不能走。”贺龙接着说了第三条路:“我贺龙不管今后如何危险,就是刀架在颈子上,也绝不走这样的路。我要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的路,坚决走到底!”
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征求贺龙对南昌起义的意见时,贺龙激动地说:“感谢中共中央对我的信任,我只有一句话,赞成!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挥。”贺龙的铮铮之言,展现出他立志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光明之路的初心。
贺龙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真理,就坚定地跟党走。无论革命处于高潮还是低潮,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他都对党忠诚、矢志不渝,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:“贺老总有三条:对敌斗争坚决;对党忠诚;联系群众。”
二
贺龙指挥部旧址大厅的油画《九江市区甘棠湖小船会议》,呈现了贺龙临危决断的场景。
南昌起义前夕,敌人已经在风吹草动中有所察觉。汪精卫、张发奎等企图以开会的名义将贺龙、叶挺召集到庐山,解除他们的兵权,将已燃起的革命火焰一举扑灭。恰在这时,第4军参谋长、中共秘密党员叶剑英得知内幕。1927年7月24日,他急忙从庐山赶到九江,与贺龙、叶挺、高语罕、廖乾吾等人在九江市区甘棠湖的一只小船上紧急磋商。
贺龙后来回忆说,会议最后决定了3件事情:“第一,他们问我去不去庐山,我说不去,他们同意了,并说这样很好。第二,张发奎命令队伍集中德安,我们研究不到德安,开至牛行车站,到南昌去。第三,叶挺的队伍明天开拔,我的队伍后天开拔,我的车皮先让给叶挺。”
正是贺龙的坚定态度,才使得“小划子会议”议定,贺龙、叶挺不上庐山参加军事会议,按照既定计划,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,确保“石破天惊第一枪”顺利打响。1927年7月27日,贺龙、叶挺率领部队开进南昌,并根据敌军的分布情况,选择有利于起义的地点,分别驻扎下来。
贺龙指挥部旧址的会客室,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。窗外树木葱郁,室内质朴静谧,沙发、圆桌、茶具按原样摆设。1927年7月28日,当第20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、共产党员周逸群把周恩来同志带到会客室时,贺龙急忙迎上前去,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。
周恩来开门见山把前敌委员会研究的南昌起义计划讲了一遍,然后问:“贺龙同志,我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“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,党要我怎么干,我就怎么干。”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,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,并派刘伯承前来协助贺龙拟定具体作战计划和指挥战斗行动。
三
贺龙指挥部旧址的展板上写着:1927年7月31日下午,贺龙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,进行战斗动员和部署。
“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起革命的旗帜,反对反动政府,打倒蒋介石,打倒汪精卫!愿意跟共产党走的,可以留下继续一起革命,不愿意的也可以走。”贺龙铿锵有力的话语,至今仍震彻心扉。
根据作战部署,第20军负责主攻敌第5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,解决城东顺化门外大校场一带的第9军,占领城北牛行车站。
1927年7月31日晚9点多,突然传来一个副营长叛变、并向敌人泄露起义时间的消息,指挥部作战室的空气瞬间凝固。贺龙明白事态的严重性,起义计划泄露,意味着起义有失败的可能。他立即骑马飞奔赶到江西大旅社,向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报告。周恩来当机立断,决定把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。
正当我在贺龙指挥部旧址的墙壁上,细细查看当年激战时留在窗口的弹痕时,展厅内传来当年第20军官兵常唱的一首歌:“黑夜茫茫风雨狂,跟随常兄(贺龙原名贺文常)赴疆场。流血身死何所惧,刀剑丛中斩豺狼。”昂扬激越的歌声,仿佛把我带到当年起义激战的现场。
因叛徒告密,敌第5方面军总指挥部已有所准备。战斗一开始,敌人便集中火力封锁鼓楼,切断起义部队的必经之路。站在指挥部石阶上的贺龙和刘伯承,指挥官兵爬上鼓楼旁边的居民屋顶,架起梯子,从侧面登上鼓楼,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。经过3个小时激烈战斗,迫使敌人缴械投降。
天边泛起鱼肚白时,南昌城头已插满红旗。南昌起义,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,也成为贺龙革命生涯的重要分水岭。
我在油画《周恩来主持贺龙入党宣誓仪式》前久久驻足。起义部队南下途中,贺龙在瑞金绵江中学一个教室里宣誓入党时的心声萦绕耳际:“过去没有参加共产党时,我带的军队是我的。今天,我加入了共产党,连我的脑壳都是党的,党要我怎么做,我就怎么做。军队也要听共产党的领导,绝对服从党的命令。”从此,贺龙完成了由旧军人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,矢志践行铁心跟党走的誓言。